丹麥網絡安全機構于上周四公布了一項威脅評估報告,該報告警示了歐洲電信行業所面臨的由國家資助的網絡間諜活動正呈上升趨勢。
這是歐洲政府機構首次公開對此類活動發出警告,顯示出歐洲各國政府對美國所關注的“鹽颶風”中國間諜活動的警覺態度,盡管丹麥官方并未直接提及“鹽颶風”或中國名稱。
截至目前,歐洲各國政府或企業尚未公開證實“鹽颶風”活動在歐洲的存在,但一位美國高級官員去年曾向媒體透露,中國的這場間諜活動已經對歐洲目標造成了損害。
據與Recorded Future News交流的美國和歐洲消息人士透露,相較于美國同行,歐洲大陸的網絡安全機構在技術歸因能力方面存在不足。此外,即便能夠確定中國為責任方,這些國家的政府也可能因缺乏足夠的政治動機而選擇不公開歸因。
丹麥網絡安全機構在宣布提升威脅級別至“高”時強調,由于“國家黑客對歐洲電信行業的興趣日益濃厚”,“近年來已多次發生針對該行業的網絡間諜活動”。
“鹽颶風”活動最初在美國被曝光,當時黑客成功截獲了2024年總統競選團隊中包括唐納德·特朗普和JD·萬斯等高級官員的通信內容。此外,網絡安全公司Trend Micro還發現“鹽颶風”活動針對東南亞電信公司進行了攻擊。
丹麥的威脅評估報告進一步指出,“外國國家試圖通過監視電信和互聯網服務提供商,獲取大量關于客戶使用這些提供商基礎設施的數據”,“這些數據可被用于監控個人或群體的通信和旅行活動,以及實施其他形式的間諜行為”。
加拿大情報機構本月早些時候也發出警告,稱中國正在收集“數十億條關于民主政治家、公眾人物以及全球各地公民的數據”。
這一警告緊隨美國對中國政府雇傭的黑客提起數十項刑事指控之后。這些指控詳細揭示了中國的數據中介生態系統,其中商業網絡入侵組織向中國情報機構出售目標網絡的訪問權限和竊取的材料。
法國網絡安全機構ANSSI在其年度報告中提及,過去兩年中,該機構“處理了多起針對法國電信行業實體的間諜活動事件”。然而,ANSSI并未將這些國內事件歸因于任何特定行為者,也沒有像丹麥那樣發出警報。
ANSSI還表示,法國發生的一起事件很可能涉及由國家資助的黑客攻擊電信運營商核心網絡。但該機構局長文森特·施特魯貝爾在接受《世界報》采訪時指出,這一事件并非“鹽颶風”攻擊。
本公眾號所發布的文章皆源自于互聯網轉載或作者投稿并授予的原創作品,文章末尾有詳細出處標注,其內含內容及圖片之版權均屬于原網站或作者本人,本公眾號對此不持立場,若發現有非故意侵權或轉載失當之處,敬請隨時聯系我們進行妥善處理!文章來源:https://therecord.media
及時掌握網絡安全態勢 盡在傻蛋網絡安全監測系統
本文來源:互聯網
如涉及侵權,請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或處理侵權內容。
電話:400-869-9193 負責人:張明